您好,欢迎光临哈尔滨福瑞科焊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官网!

摩擦焊机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

更新时间:2025-08-22 15:04:57 点击次数:38 次

  摩擦焊机是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实现焊接的设备,其运行过程涉及机械旋转、高压动力、高温等危险因素,安全使用需从设备检查、操作规范、防护措施等多方面严格把控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
  一、操作前的准备与检查

  设备基础安全检查

  机械结构检查:确认主轴、夹钳、导轨等运动部件连接牢固,无松动、变形或异响;检查夹钳的夹紧装置(如液压/气动系统)是否灵敏,确保工件装夹后无滑移风险(夹紧力需符合工艺要求,避免过松导致工件甩出或过紧损坏工件)。

  动力与传动系统:检查电机、减速器、皮带轮等传动部件防护罩是否完好(防护罩需覆盖旋转部位,缝隙≤5mm),电缆线无破损、老化,接地装置可靠(接地电阻≤4Ω),避免漏电或机械伤害。

  液压/气动系统:检查油管、气管连接是否密封,无漏油、漏气现象;液压油/压缩空气压力需在规定范围(按设备说明书标注值,如液压系统压力通常为10-20MPa),防止超压导致管路爆裂。

  冷却系统:确认冷却水泵、水管路通畅,冷却液(如水或专用冷却油)充足,确保焊接过程中及时降温,避免设备过热。

  环境与个人防护准备

  操作区域需整洁,无油污、杂物堆积,通道宽度≥1.5米,避免绊倒或阻碍应急撤离;照明亮度≥500lux,确保观察清晰。

 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专用防护装备:

  防护眼镜(防飞溅)、皮质手套(防烫伤和机械挤压)、防滑工作鞋;

  长发需束起并戴安全帽,禁止穿宽松衣物(如袖口未收紧的外套),避免卷入旋转部件。

  确认设备周围无无关人员,设置警示标识(如“当心旋转”“注意高温”),必要时拉设警戒线。

  二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

  工件装夹与参数设置

  工件装夹需“对中找平”:确保两工件焊接面中心线一致,避免偏心导致旋转时产生剧烈振动或工件脱落;装夹完成后需手动试转(点动主轴),确认无卡滞、碰撞后再正式启动。

  严格按工艺文件设置参数:包括旋转速度、顶锻压力、焊接时间等,禁止随意调整超设备额定范围的参数(如主轴转速不得超过设备最大允许值),防止设备过载损坏或焊接质量异常。

  焊接作业中的风险防控

  启动设备时需确认“无人在危险区域”,按“启动按钮→确认指示灯亮→缓慢升速”的顺序操作,禁止用手触摸旋转部件或焊接区域(焊接过程中接触面温度可达800-1200℃,易造成烫伤)。

  密切监控设备运行状态:如发现异常声响(如金属摩擦声、异响)、振动加剧、冒烟或异味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电源后检查,排除故障前不得重启。

  禁止在设备运行时进行清理、调整或维修作业,如需测量工件温度或观察焊接状态,需待主轴完全停止后进行,且需使用专用工具(如长柄测温仪)。

  特殊情况处理

  若发生工件脱落、断裂等意外,立即停机,待设备完全静止后清理现场,检查夹钳、主轴是否受损,未修复前禁止继续使用。

  遇突然停电时,需关闭设备总电源,待恢复供电后重新检查设备状态,确认无误方可启动。

  三、操作后的安全管理

  设备停机与清理

  焊接完成后,按“降速→停止→关闭电源”顺序操作,待主轴完全静止后再卸下工件,避免惯性导致手部受伤。

  及时清理设备表面及工作区域的焊渣、油污,检查夹钳、导轨等部件是否有磨损或变形,必要时添加润滑油(按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油品和周期)。

  关闭冷却系统、液压/气动系统,释放管路内残余压力,整理电缆线、气管,避免拖拽磨损。

  维护保养与记录

  定期开展预防性维护:每日检查防护装置、急停按钮有效性;每周检查传动系统、液压油位;每月校准压力表、温度传感器等仪表,确保数据准确。

  建立设备运行台账:记录每次焊接的工件类型、参数、运行时间及故障情况,对频发问题(如夹钳松动、异响)及时报修,禁止“带病运行”。

  长期停用设备时,需断电、清洁后覆盖防尘罩,释放液压/气动系统压力,定期通风防潮,防止部件锈蚀。

  四、应急与培训要求

  应急处置能力

  配备应急物资:在操作区附近放置灭火器(ABC干粉或二氧化碳型)、急救箱(含烫伤膏、止血带等),张贴设备急停按钮位置图和应急联系方式。

  明确应急流程:如发生火灾,立即停机断电,使用灭火器初期扑救并报警;如发生人员烫伤或机械伤害,立即停止作业,进行初步急救后送医。

  人员培训与资质

  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,熟悉设备结构、操作流程及风险点,禁止无证操作或非本岗人员擅自操作。

 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:包括设备急停、火灾处置、工伤急救等场景,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应急技能,每年至少开展1次安全知识复训。

  总结

  摩擦焊机的安全使用核心是“预防为主、规范操作、动态监控”。通过严格执行设备检查、强化个人防护、规范操作流程、落实维护保养,可有效降低机械伤害、烫伤、设备故障等风险,确保焊接作业安全高效进行。同时,需建立“设备-环境-人员”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,将隐患排查贯穿于使用全流程。